中华昆仑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――敬畏天道
中华文化,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是我们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智慧和能量源泉。
自从盘古开天地、女娲抟土造人、炼石补天、三皇五帝到如今,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都是敬天孝祖的。昆仑神话传说:人是九天玄女(女娲)创造的,天地万物是九天玄女创造的,宇宙天体也是九天玄女创造的。人的生、老、病、死,宇宙的运、变,都是按照上天(九天玄女)的意志运行的。
中国古人形容某神圣“神通广大”,人们常讲“头顶三尺有神明,不畏人知畏己知”,就是说,代表天的九天玄女具大智大慧;古人还讲“人间私语、天闻若雷”,“暗室亏心,神目如电”,意思是说,天能洞悉人的一思一念,一言一行。在创造天、地、人的九天玄女面前,人是非常渺小的。古代圣贤都相信:唯有敬天,方可得到天佑。
黄帝敬仰九天玄女,九天玄女赐黄帝天书打败蚩尤,统一华夏,天下大定。伏羲敬仰九天玄女,传承了九天玄女的古易,后由周文王推演八卦形成《周易》,以此古易理论,德化万民,形成路不拾遗,家不闭户的社会景象。清康熙帝敬天道,智擒鳌拜,削平三藩,统一台湾,驱逐沙俄,西征漠北,文治武功盖世,奠“康乾盛世”之基。
历史上,不敬天者身死、家破、国亡的教训不少。女娲为中华元祖之九天玄女重要应身,商纣王竟然能生亵渎之意,从而触犯女娲,下派千年妖狐妲己,致使纣王失去江山社稷。
心中能敬畏天,则会少祸免灾,如老子所言,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”,就能守正执中,最后,利国、利民、利天下;反之,天不怕,地不怕,什么丧天害理的事都敢干,就是逆天叛道,终将害人、害己、害子孙。《易经》上讲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。”《礼记》曰:“天地之道,博也,厚也,高也,明也,悠也,久也。”《纂要》云:“东西南北曰四方,四方之隅曰四维,天地四方曰六合,天地曰二仪,以人参之曰三才,四方上下谓之宇,往古来今谓之宙,或谓天地为宇宙,凡天地元气之所生。”《论语》曰:“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,狎大人,侮圣人之言。”
综合古人对天地的看法:天为乾,地为坤;凡天地皆元气之所生;天地之道,博大、仁厚、高洁、简明、悠远、恒久也。天地万物对人有养育之恩德。离开了阳光、空气和水,人很难存活在世上。因此,人应发自内心对天地万物怀敬畏感恩之心。
人敬畏天地,善待大自然,就会得到天佑地护,得到大自然的厚爱与馈赠;反之,就会受到天灾人祸的严惩。所以,中国儒家倡导“天人合一”,道家主张“道法自然”,人和天地万物要和谐相处。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真正做到天、地、人合一,就一定身心健康,事业兴旺,家庭和顺。
天有五福,人的言行合乎道德标准,就有福报,就会产生富贵、智慧、健康、幸福等一系列美好的老子的《道德经》讲了两个字:一个是“道”,一个是“德”。“道”是什么?“道”是宇宙万物发生、发展、变化、灭亡的客观规律;“德”是什么?“德”是按照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做人做事的准则。与九天玄女的《天谕至理通明真经》一脉相承。我们可以在九天玄女《天谕至理通明真经》中看到天道是如何告诫人们修养道德——道德包括天德、地德和人德。那么什么是天德、地德和人德呢?《天谕》“二十六•德而通”说:“胸怀、才华、道行、天赋、慧根、学识、志趣、爱好、形象之总合,故诸因各有德,其中有天德、地德、人德之分。天德者,天之理表。天之道品,天之神妙。理者,天之隐真,天之法则。以德显现,为宇宙万物之纲网。道品者,天之圣位,天之神格,天之元质,天之容量。神妙,天之魂,天之魄,天之能,天之变,天之形,天之威,天之机,天之美,天之交,天之妙。故,天既能容纳一切,养育一切,也能摧毁一切,主宰一切,故无私无畏。无极有极。地德,乃万物之母,养之源,存之台,怀之厚,天之基。人德,则是人之品位、行为、智慧、能耐、素质、功业、眼界、胸怀、才华、道行、天赋、慧根、学识、志趣、爱好、形象之总合,故诸因劣则缺德,诸因优则有德。人之德,则为生基、命根、升因、能显、神翅、佛引、天梯。故,圣明者修德,爱财者修业,惜命者修行,修德者通天,修业者通地,修行者通身。”这段文字解释了什么是天德、地德和人德,以及明确指出,修品德是一条通天之路,而修事业是一条通地之路,而修行练功者是一条修炼自己的身体之路。天德是最高的,“无极有极”,能做到与天相应,与天相近,与天合一,这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;而地德是天之基,老子《道德经》说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因此修好地德也是很重要的,有了地德这样的宽容、包容,才能成就许多重大的事业,如果没有地德这样的宽容、包容,是很难成就各种事业的,包括在家庭、企业、社会中都要具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中庸的精神和中庸的思想方法,若不如此,怎能构建和谐社会、和谐家庭呢?人们只有从这十六个方面来修养自己、修持自己、修炼自己、提升自己、完善自己、才能改变自己。使自己达到与天相应,才能得到宏大的福祉,因为一切福祉都是来自天赐,正如天谕“二十九•顺而生”说:“所谓求,处世以正身,做人为洁心,做事以顺天,生死适自然,多涵养,广积德,以求天生命状态,得到肯定与褒奖;背离道德标准的人,常被称为缺德、损德,就会降低福分,受到天谴和惩罚。
一个人的德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。没有德,不可能有真才实学。一个人只有在品德上不断加强修养,无论处在多么复杂的环境下,都不会迷失方向,同时在学问上不断长进。但教方寸无诸恶,虎狼丛中可立身。有大德相伴,必有大才相随。不重德,学了那么一点点皮毛的东西,就自高自大,自鸣得意,自私自利,最终可能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,一失足成千古恨!
“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”。昆仑神话反映着过去,映证着现在,预示着未来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。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五千年延绵不绝历史的伟大国家。敬畏祖先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
春分、清明节、十月一、下元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。目地是提醒后人,祖先是人之源也,做人要不忘祖先,知本知源,才能生生不息。《尚书•舜典》记载:“月正元日,舜格于文祖。”舜帝在元日要到祖庙祭祀祖先。“仁义”与“孝悌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,在祭奠与追思中,孕育着后人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。《论语•学而》记载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
孔子从小“敬天”,早在幼儿时期,孔子就在母亲颜徵的教育下恭敬的祭天祭祖,《史记》上记载:“孔子为儿嬉戏,常俎豆设礼容”也就是说,孔子从小即便是玩游戏,也是经常把祭祀天道和祖宗时所用的礼器摆列出来,练习磕头行礼--祭天祭祖。常常有人问:“孔子小时候拜的天道是什么天道?因为那时候儒学尚未创立,道教也没有形成,佛教还没有被引进中国!”其实孔子拜的就是上古的九天之道。
古琴为人文始祖伏羲所创,依凤凰身形而制,以长度象征一年365天,最初有五弦,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,后增加到“七弦”。2006年,瑞典作家林西莉花15年心血写成《古琴》一书,在瑞典出版,获当年瑞典最高文学奖——奥古斯特文学奖,在瑞典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、古琴热。林西莉说:“我在中国学到很多,我很高兴能用这本书来回报中国。”
一个外国人,不远万里,从北欧来到中国,从中国古琴大师管平湖等人身上学到了一辈子魂牵梦绕的中华国粹,并竭尽所能把它弘扬到海外,作为中国人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敬畏先贤而数典忘祖呢?
做一个真正懂得对天敬畏的人“心不妄念,身不妄动,口不妄言,君子所以存诚;内不欺己,外不欺人,上不欺天,君子所以慎独;无愧父母,无愧兄妹,无愧夫妻,君子所以宜家;不负国家,不负民生,不负所学,君子所以用世。”
“存诚、慎独、宜家、用世”的君子,必定是个敬畏天道,敬畏自然,敬畏道德,敬畏祖先的人,也就是真正懂得敬畏圣人的人。成为这样的人很难,但人生在世,心中有这样的向往和目标,通过每天一点一滴的努力,向着这样的目标每天都有一点小进步,日积月累,持之以恒,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。
对天、对法,心存敬畏,于己,利于修身养性,健全人格,增长才学;于家,利于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唱妇随,家和万事兴;于国,利于君臣上下各安本分,恪尽职守,上合天心,下合民意,国泰民安,利于君王心正、身正、左右正、朝庭正、天下正。这是中华昆仑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之一。
明公主
暂无信息